一、购车前准备
1. 市场调研与比价
对比多家4S店价格和服务,避免仅关注低价,需综合考量赠品、售后等附加价值。
警惕“裸车价”陷阱,确认报价是否包含税费、保险等费用,避免隐性收费。
2. 保险选择
优先购买交强险、车损险、第三者责任险等核心险种,避免被推销不必要的“全险”。
3. 合同条款审核
明确合同中的车型配置、生产日期、赠品等细节,避免出现“加装”“定金不退”等模糊条款。
二、验车流程
1. 外观检查
漆面:在阳光下检查是否有划痕、色差或补漆痕迹,重点查看保险杠、车门缝隙等运输易损区域。
轮胎:核对轮胎生产日期(如“3624”表示2024年第36周生产),确保与整车出厂时间匹配,避免使用翻新胎。
玻璃标识:检查玻璃生产日期是否早于整车出厂日期,若晚于可能为事故更换。
2. 内饰与功能测试
测试所有按键(灯光、空调、车窗等),观察仪表盘自检是否正常(故障灯亮后熄灭)。
检查座椅、安全带、天窗等部件是否完好,闻车内是否有刺鼻异味(可能为泡水车)。
3. 发动机与底盘
发动机舱:检查机油颜色(清亮为佳)、冷却液液面及有无渗漏,观察电瓶状态指示灯是否为绿色。
底盘:查看是否有油渍、锈迹或磕碰痕迹,建议使用举升机或手机闪光灯辅助检查。
4. 动态测试
冷启动:观察怠速是否从约1200转平稳降至800转,方向盘抖动异常需警惕。
试驾:测试刹车、ABS系统(30km/h急刹踏板应弹脚),检查变速箱换挡平顺性。
三、手续与文件核验
1. 必备证件
确保取得车辆合格证、购车发票(核对金额与开票地)、三包凭证(盖章)、交强险保单等,缺一不可。
2. 生产日期与库存车判断
铭牌出厂日期超过6个月(国产车3个月)即为库存车,可要求换车或折扣。
3. 随车物品
备胎、千斤顶、三角警示牌、反光背心、两把钥匙等需齐全。
四、提车后注意事项
1. 赠品与附加服务
所有赠品(如记录仪、保养券)需写入合同,避免口头承诺无效。
2. 全程留证
验车过程录像,重点记录里程表(50公里内正常)、底盘状况等,作为后续维权依据。
3. 首保与后续维护
首保时检查刹车盘、全车系统,及时解决潜在问题。
五、避坑重点
- 拒绝不合理收费:如出库费、工商验证费等均为违规收费。
- 警惕低价陷阱:网上报价可能虚高,需到店核实。
- 库存车处理:若接受库存车,可要求更换机油、电池等易老化部件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有效避免购车中的常见陷阱。
|